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详情

被玩坏的游戏画面,背后竟是......

日期:2017年04月18日      来源:蜗牛数字

关于“游戏美术”这个话题在知乎上,排首位的是“工作上碰到画画或设计好几天没有灵感,又急着赶项目,你们都会怎么做?”

 

点赞数最高的答主回答“在确定要设计的东西之后,随便再找个毫不相干的东西硬拼在一起就好了”,而这位答主就是用一个普通的花生“硬拼”成了一架大型舰艇的空中作战单位。

 

至于答主所说的低技术“硬拼”,我们是不信的。但这番回答却无限提升小编对于游戏原画的好奇。他们到底是如何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多角度、立体的游戏美术画面,关于游戏美术画面背后又有多少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这次,我们深度探班蜗牛美术核心班底—蜗牛数字艺术中心,了解游戏美术研发的台前幕后。
 

一次创作的核心
 

按照目前国内行情,游戏美术不仅包含带有流量导入效应的游戏宣传部分,同时还包括具体游戏项目中所涉及到的视觉画面元素,也就是游戏原画设计部分。对于游戏宣传部分,讲究的则是追求极致画面,追求尽善尽美的表达 。

但对于游戏原画设计则不然,有时候一个过分炫目的场景或角色,反倒破坏游戏整体的风格与调性,需要的则是最大程度还原游戏构架和美术风格。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着重探讨游戏原画设计部分。

国内目前并未开设完整的游戏美术专业,许多从事游戏概念设计的人其实并未受过专业的游戏设计训练,更多是美院学生或在相关培训机构学习的美术相关从事者。他们更多的是在对国内外海量游戏的自我学习与积淀中成长。

非专业与标准化,带来的一些影响就是,游戏概念设计师容易混淆绘画技巧与游戏设计工作内核,陷入“盲目追求画面质量的怪圈”。设计师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设计与创作本身,有时就算画的再漂亮、技巧再强,设计能力不够好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游戏原画。

在蜗牛数字艺术中心,设有角色、场景、原画、动作、特效、UI界面等细项分工,所有设计细节的搭配都是根据游戏既有的定位与风格进行有机组合。

游戏概念设计师应该在最短时间,创作出符合需求的人物、场景原画稿。相比于传统设计师对细节的雕琢,游戏概念设计师更是一个世界的画师,他们构建世界形态、塑造人物形象、打造生态环境。

这个世界和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一样,遵循自然规则与客观规律,游戏概念设计师所创作的任何细节也是同样遵循客观规律。

而在这种规律之下,游戏原画设计的核心价值还在于审美和创造力,这是需要大量的创作和长期审美积累才能培养出来的。自己越有独特的风格,价值就越高,也越难以被取代。


 

一个角色的前世今生

 

在与蜗牛艺术中心相关人员的交谈中,他们以角色创作为例向我们展示概念设计背后的故事。游戏设计师在拿到策划脚本后,会根据游戏整体风格定位确定游戏题材与美术风格。

 

你这款游戏是欧美式魔幻、本土武侠,还是二次元萌物,不同的游戏题材与目标群体喜好将会给游戏概念设计师带来一些指向性的限定。

 

在明确美术风格后,设计师需要大量了解游戏背景,角色要求、市面相关产品的人物形态。角色设计不能离开游戏世界观、人物性格、经历及故事,凭空造个没故事的好看角色出来,承担的也只是个空洞的视觉意义。

 

在传统的角色设定中,游戏概念设计师主要参照于游戏原型与已有类似角色进行设计创作,但在这个个人IP与视觉多元化时代,玩家审美需求更加个性化。这时,游戏概念设计师需要贴合当下热点的审美趋势。

 

以武侠游戏为例,为了提升角色的受欢迎度,设计师需要寻找当红“鲜肉”的部分特征进行创作,谁都不希望本该丰神俊朗的角色配上个愁苦满面的形象特征。这种做法,不仅是市场的需求作用,也给了更多玩家真实感与想象空间。

在明确角色定位后,下一步就是角色的创作。这个阶段,游戏概念设计师会画出几版甚至几十版原稿,并从中甄选出最能符合大众审美与角色需求的进行下一步创作。而在这其中,每个角色创作设计思路都是从最基本的生物体解剖结构入手,人体结构需要深入理解每个肌肉和骨骼的形状细节,不同姿态下的肌肉拉伸压缩变化,每个截面的形状。即使是再奇特的怪,各个肢体器官之间的比例都是合理的。

 

当然,做到这些必须还不够,游戏概念设计师必须要在角色中做出差异化与独特性。这就需要借助更多的装备、配饰、服饰、发型为角色增彩。每个细节部分的增添都是游戏设计感的体现。

在蜗牛旗下游戏美术中,仅仅是一个角色的创作,可能就需要3-4个人耗时一个月完成,这其中还涉及到真人动态捕捉。后期的调试中,游戏角色的动作状态、角度都要不断调整,以达到最高适配。

 

种美术风格的代表

 

游戏被作为第九艺术,对于艺术而言,不可避免要谈及创作者的风格、呈现出的艺术表征形态。而这对游戏美术尤为重要,资深玩家与行业人士,有时一眼就可鉴别这款游戏是哪家公司、工作室的风格。

 

在行业内,对于游戏美术风格的把握呈现两种形态。一是保持独特的自我风格,二是结合市场需求与主流风格。

 

对于保持独特的自我风格,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核心,主美与首席美术师需要有多年的游戏和美术风格的审美积累,而不单纯是一台流水线画画机器。行业顶尖的首席美术师,他们在整体的创作风格、设计触角上都能呈现出独特的个性,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个人的画稿中,更多的维持整个项目与工作室的设计风格统一,形成鲜明的自我风格。

 

像经常会提到的:斗战神主美杨琦的风格,最终幻想吉田明彦的风格,金亨泰风格等等,这都不是单纯指他们的画法,而是指他们的作品画面中所表达出来的一个人脑内庞大世界观和文化内涵。

 

对于很多刚入行的新人而言,很容易陷入对完善画稿的执着与模仿。但对于艺术,真正重要的并不是画面的呈现有多尽善尽美,而是你个人对于画面的理解是否有独特性。盲目的追随他人风格,不如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而对于贴合市场需求与主流风格进行交互性创作,因为每年的美术流行风格都不同,要想把握住这一潮流的话,就必须精通亚文化(ACG等宅文化)。

 

游戏美术风格的流行趋势,并不单单是游戏行业,更是各个设计行业的相互影响,比如服装设计,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工业设计,影视,动漫,流行音乐,舞台设计,还有各种先锋艺术,比如行为艺术等等。

 

这就要求游戏概念设计师需要旁征博引、触类旁通,他们必须清楚的知道这个角色怎样设计才能讨喜,什么样的场景画面才能吸引流量。他们也必须明白主流玩家/目标用户对于这款角色会有怎样的判断,行业大趋势又会怎样处理这些创作。换言之,这种设计风格就是市面主流的交互性创作风格。

 

两种不同美术设计风格的呈现,其本质是需求的转变。独特的自我风格是结合小众、细分市场的需求,它的独特性与价值彰显吸引了一批个性化的粉丝与玩家,这就是市场上经常说的“喜欢的会喜欢死,不喜欢的就厌恶死”;而注重交互性的风格创作,则是时刻与市场保持密切接触,贴合玩家与市场的需求进行创作。

 

你很难说孰优孰劣,只能看你到底喜欢什么


 

一场不分对错的掐架

 

很多人说,艺术家身上总有股傲气,骂不得说不住。现在不止艺术家,设计师、广告人都沾染上了“这种风气”,说到这个,游戏美术们也是觉得“啼笑皆非”。

 

“刚开始合作的时候,市场不懂美术、美术也不了解市场,双方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与需求来衡量。在项目合作中,每个人都想把项目做好,但最开始并没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双方也不够了解,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时不沟通就提一堆的意见。说实话,这样的情况掐架都是免不了的。但后来,双方合作多了,彼此都很清楚对方的关注点,常常是市场那边需求还没说完,我们就能清楚的明白需要传达的点。”艺术中心的美宣组相关人员诉说。

 

 “之前在与策划对接时,他们提了满满一张纸的修改意见过来。我逐条核对,最终删除了一半,另一半就落实改进。每个人出发点不同,从策划的角度他们希望能将脑子里的想法全部用画面呈现出来;但从美术的角度,我们要衡量画面效果。画稿就只有这么大,我们没办法呈现出200%的效果,那就必须要权衡与取舍。”艺术中心概念设计组相关人员告诉我们。

在这个视觉化的时代,美术画面是视觉呈现的重要环节。对于执笔的画师,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而对于需求合作者,他们希望能更多的呈现自我想法。在这种时刻,冲突与争执在所难免。

 

 

而这些都是在彼此的合作与沟通中逐步构建,当美术具备综合性的判断能力,这些冲突与争执也将逐步减缓。

 

 

 

美术风格和画面质量影响玩家留存的重要因素,一款画面精致的前期宣传海报与游戏画面能在很大程度影响游戏3分钟留存。而这其中蕴含着整款游戏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游戏风格,也是塑造玩家口碑的重要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蜗牛数字对游戏美术风格进行精耕细作和深入探索的原因所在。        

 

但现在很多从业者都把这一关键环节看成是只要花钱花时间就能得来的资源,在买下很多大IP后,找外包或自有美术团队换壳包装。这种情况下,画面确实精美,但却失去了游戏原有的内涵与本质,最后也只是空有其表的“花瓶”而已。

 

而一款真正的好游戏,是在基于对游戏美术的文化内涵、生产流程、制作手段有了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之后,游戏策划,美术、程序、制作人员深入沟通,充分的发挥概念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制作出质量更加精良、符合市场需求和大众审美的产品。

关注蜗牛微博微信
点击订阅蜗牛壳